2024年10月16日日发布:刘悦笛 一代大哲李泽厚:走的是本土之路,也是世界之路

发布日期:2024-10-15 17:14

来源类型:络穴养生 | 作者:Yi-Long

【澳门一肖一码100%精准一】【二四六好彩7777788888】【新澳门六网站资料查询】【澳门一肖一码100准免费资料】【新澳2024年精准一肖一码】【澳门管家婆一肖一码一特】【澳门王中王必中一肖一码】【2024新澳免费资料澳门钱庄】【澳门天天彩年结果新闻发布会】【2024澳门六开彩免费精准大全】
【澳门今天晚上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大全】 【新澳2024年精准资料期期】

2021年11月3日,紫气东来,迎着晨曦去上班,当我驱车刚过天安门时,就收到李泽厚先生仙逝的噩耗,当时就已泪流满脸,哽咽地难以言语……尽管早就知道这一天总会来临,但是当它来临的时候,却显得那么突兀,那么的令人难以接受。

1

本来每天都会与李先生联系一下,发发简短的信息,分享各种社会见闻,也就是这周忙于家事疏于联络,没想到李先生就与世长辞了。上周还在笑谈学界见闻,还分享了一件我个人的喜讯,李老师表达衷心祝贺,得到祝福也是心怀感恩,而我们的通讯录,就此定格在那里了。

最为巧合的是,2017年李先生最后一次归国那次,我们也曾同游天安门,我得到消息的地方恰恰就是当年李先生赠我短文的地方。那是10月16日的一天,根据李先生前日提议,我们两位早起同游了北海公园,一路畅谈照相,李先生兴致颇高。游完北海,李先生突然说再去天安门转转吧,好多年没去了,我们就乘兴而去。

李泽厚在北海,2017

当我驱车刚入广场不到南池子的时候,李先生突然从兜里拿出一份报纸复印件递给我,说这是一篇他的访谈,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李先生尽管旅居海外,但却始终心系祖国,对中国的未来是始终充满乐观心态的。

那天,我们还去了“老川办”吃个便饭,李先生胃口非常之好,一口气吃了四碗担担面,这是他最爱吃的美食。每吃川菜之前都要先吃面后吃菜,说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味面之美味。大家总说他是一位美食家,这倒很难说,更多是爱吃美味而已。他夫人做菜的风格真乃中西兼容,在他美国的家里就曾品味过李夫人亲手做的以色列风味菜肴。与李先生生前好友北京大学乐黛云通电话,她也说李先生爱吃,也爱吃她做的饭。汤一介先生去世后,李先生还专程去看望她,她对我反复感叹说:李先生如那时听她劝就此留在北京生活,那就好了。

李先生也跟我说过,他很喜欢与王世襄老先生他们一起,去品味独特的美食,特别是北京烤鸭回京必吃。有好菜必有好酒,李先生爱酒,除了本土的茅台佳酿,各种海外的威士忌他也喜欢,因为失眠所以几乎每天都要喝一些。有一次,他刚归国从机场到家,我们就单独见了面,他带上了一瓶爱喝的酒鬼酒,就着烤鸭,几口就给喝完了。他从不小嘴抿,每次都是大口喝酒,正如他本人的豪爽性格一样爽快。

刘悦笛和李泽厚在美国公寓,2014年元旦

李先生刚离世,得知消息的夏威夷大学成中英先生就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回忆与李先生的交往种种。他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在马兰西亚的寡妇山山顶,两人泡着温泉仰望星空,他深感李先生总有一种“壮志未酬”的大才书生气质。我们在电话里也商定了成先生的挽联:

“初见杭州西湖、风采正盛、

天才无碍、批判批判力;

再逢白马山头、气势略衰、

幽思不尽、美感美感性”

2

现在一谈到李泽厚,大家总是说他是“过去完成时”了。但他的《美的历程》居然持续热销四十载,又有哪一位敢站出来说,自己的书四十年后还会大卖?李先生有这个自信,他宣称:自己的书是写给五十年之后的读者的,西方读者真正要看懂东方那还得等一百年!每每看到《美的历程》入选“东亚学术经典”、“三十年30本书”的时候,就常常为他鸣不平,因为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近代与古代思想史论其实份量更重,《华夏美学》也远比《美的历程》深刻,无奈这是大众的选择,他自己也并不喜欢别人总称他为“美学家”,因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哲学家。

现在一谈到李泽厚,大家总是将他当成“批判的靶子”,身边的学人大多无法得罪,但是李先生却可以任意批驳,就像二十多岁的李先生当年批判朱光潜先生一样。李先生从来不怕别人批他,还曾建议编辑一本李泽厚思想批判集,估计能收入七八百篇文字吧?但批评者却难以与他身处同等的“哲学平台”上与他对话,批来又判去,反倒让他的思想终于成了中国的标竿,而在这些哲学思想的领域后继者又很难望其项背。也只有在与李先生的当面对谈当中,才可以“肆无忌惮”地享受思想海阔天空的愉悦。我师从李先生,就是从聊天开始到聊天结束,那种对话后的酣畅淋漓令人深感幸福。

3

现在一谈到李泽厚,大家总是认定他的思想与美学已经终结了,他的离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和美学落幕”。这也是澎湃新闻对李先生去世进行直播活动,我给修订的一个题目,当时只想叫“一个时代的美学落幕”,我说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说一个时代落幕了,只对了一半,李先生的思想和哲学乃是指向未来的,其实并无所谓时代超越了哲人,而只有哲学思想是否与时代匹配的问题,而很多思想在未来才能更发挥出伟大的力量,李先生晚年所提的“情本体”思想就属于此类。

现在一谈到李泽厚,大家总是认为他“老了也不甘寂寞”,他更多是八十年代的“思想导师”,而心态仍停留在过去。但指责者却并不知道,凤凰卫视与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编导都曾通过我找过他,希望访谈甚至只需跟拍就成,但李先生托我带过去的原话是:韩日国家级电视台也都曾找过他,他之所以不“触电”亦不演讲,一是因为“面目可憎”,其二“言同嚼蜡”,而吃饭加聊天他却最欢喜了。真正使他欣慰的是,他的书面前还围绕着那么多的“静悄悄的读者”。

2011年夏,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办了“80年代中国思想的创造性:以李泽厚哲学为例”的国际研讨会,在那次会上,笔者再次提出了——“李泽厚究竟像谁?”的问题:李泽厚这个人,从思想比较的角度到底像谁?如果从思想的“总体性”上来看,他像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者卢卡奇;如果从80年代“思想导师”的地位上说,他更像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萨特;如果从哲学的“实用理性”角度来看,他则更像杜威;还有人说他像中世纪的阿伯拉尔,是思想寥落时代的孤星!在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海外学者顾明栋就认为,李泽厚的哲学美学思想颇像英国文化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国的著名社会思想家萨特。

当今西方世界最权威的文艺理论选集《诺顿文学理论与批评选集》,这是部从柏拉图选到当代两千五百年间的、包括全面定义理论与批评这两个文论类型的148人文选,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的选文纳入其中。最初待选的刘勰之《文心雕龙》四篇、陆机之《文赋》和叶燮之《原诗》,供编委会选择时,皆因文化差异概念与观点需要详注、偏重感悟式评点且难有深入探讨为由而被拒绝。

选择的目光投向现代文论,将李泽厚推介给编委会时,一位西方评委为认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与同时期的法国社会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是近似的。巧合的是,两人同一年出生,在大致相同的时期成名,又都深受马克思和其他西方思想家的影响,在同一时期就美学的核心问题发表了看法,而李泽厚主要运用人类学和历史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了“人类如何可能”和“审美意识如何可能”等问题,得出的却是“文化积淀”的独特理论。所以,与李泽厚交流时,我们都觉得最终选定了《美学四讲》英文版的第八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部分的确是慧眼独具。

4

李泽厚的确是“走自己的路”的哲学思想家,恰恰是思想的原创性使他最终得以入选,并成为了汉语作者入选的第一人。但从哲学的原创性上来看,我毋宁认为,李泽厚更像是“中国的杜威”。也许国内学者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是与汉学家安乐哲先生的交流当中,他基本认同我的这个想法。实际上,杜威与李泽厚的思想在经验、社会、实践和符号四个方面观点都是非常接近,尽管在“实践观”、“积淀说”和“情本体”三方面,又存在着本根性的差异,而这些恰恰就是李先生的哲学原创。

还记得在那次北大的研讨会上,我在发言前说过这样一段开场白:2007年秋,就在这个临湖轩为杜维明老师举办“儒学第三期三十年”的会,当时李先生给我打电话让我陪他过去一趟,目的就是为了以自己的“儒学四期”的主张来明确反击“三期说”;而四年后的今天,杜先生居然又在同一个地方以李泽厚哲学为中心开这个会,杜先生作为儒家的那种“儒雅”,与李先生所自认的庄禅之“狷而不狂”,竟然性格是如此不同!相同的是,那次儒家会议,杜先生因有家事飞回美国,本应该“在场”而却不在,而李先生今天本应该来“听会”,但他却也不在场。

吊诡的是,也正是迥异常人的大胆无忌性格,打开了李泽厚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当我们穿越了李泽厚的哲学思想之后,我们不禁还要追问,在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界原创力枯竭之后,中国思想界还能为我们留下什么呢?这便是李泽厚的思想原创性所带来的巨大魅力。这种影响力哪怕在李先生所谓“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的时代延续三十年后,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因为思想的原创与原创的思想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被湮没。

2015年10月,世界儒家文化研究联合会和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在夏威夷大学举办了一场“李泽厚与儒家哲学”的国际研讨会,开始集中关注李先生在儒家思想方面的巨大贡献,其实正如李先生自己所承认的那样——“我就是一位儒家,而且我才是真真正正的儒家!”这是因为李先生的思想始终是“知行合一”的,而且也是“体用不二”的,在这个意义上他还真是接续了儒家的传统,难怪他自己也非常认同梁漱溟这种“我一辈子是拼命干”的行动派

5

如今,终于真地到了盘点李泽厚哲学和思想的时候了。从更高层面来看,李泽厚哲学基本上就是两个维度——“人性”与“人化”,内在的是“人性”,外在的是“人化”,而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充分加以展开。如果一定说李泽厚也是位“后新儒家”的话,那么,他的人性观根源于“仁”论,而人化论则来源于“礼”学。在这个意义上说,李泽厚的哲学思想,其实真的尚未完结。正如李先生本人写过的一篇英文文章的标题Human Nature and Human Future所示,人的本性问题的根本解决直接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命运。

李泽厚在20世纪60年代所形成的“实践论”的思想核心基础上,延续了80年代的“启蒙救亡”、“主体哲学”、“西体中用”、“创造转化”与“儒学四期”的诸多说法,但是,思想境界却在此后逐步走向了本体论的层面,从而形成了“工具本体”、“心理本体”、“度本体”、“情本体”的多重本体论。从2002年的《历史本体论》、2008年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2011年的《哲学纲要》、2016年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再扩充到2019年三卷本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和《存在论纲要》,通过不断的几次结集,让自己的哲学体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总结,这是他步入耄耋之年所做的核心工作。

李泽厚关注的是其自己哲学架构的构建,更具整体感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组成,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它们分别对应着善、真、美的问题,这看似是一种古典的三分法的结构。但是,李泽厚真正的哲学思想的逻辑架构则是“美—善—真—美”,或者说由美出发、到美而终,这使得他的哲学形成了圜圆结构。

在《存在论纲要》的开篇处,李泽厚又新增了如下新文字:“中国本无存在论(即本体论ontology),此《纲要》……将拙著作中有关’人活着’及其某些宗教—美学议论摘取汇编,与前二《纲要》合成三位一体,为本无形而上学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顺理成章地开出一条普适性的’后哲学’之路。”由此可见,李泽厚乃是入乎哲学之内,又试图超乎哲学之外,或者说,这种“溢出”哲学之外,才是中国智慧精髓所在。

李泽厚的哲学恰恰由此登场,作为中国哲学的一种形态而出场。这种哲学,更完全的表述应该是——中国传统“情本体”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这个表述之所以完全,乃是因为它综合了李泽厚早期形成的“主体性哲学”“人类学本体论”与晚期凸显的“情本体”思想,当然历史主义在其中是始终贯通的。希望这个表述终成“定论”,也就是成为对李泽厚哲学思想的基本“定位”。

在李泽厚的哲学思想架构里,无论是“乐感文化”(与西方“罪感文化”相对)、“审美形而上学”(与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学”对峙)、“人与宇宙的和谐共在”(与冯友兰“天地境界”接近),还是“审美代宗教”(来自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和谐高于正义”(与罗尔斯的“正义论”相对),都是强调中国哲学智慧最高级的那层境界,最具新意的说法,还是“美学作为第一哲学”(与列维纳斯“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相对而出),这也许就是李泽厚要走的所谓“后哲学”之路。

李泽厚宣称他的哲学要用孔子来消化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以孔子化马克思——“实用理性”与生产实践(历史理性)的互证,以孔子化康德——“经验变先验”,但以“历史建理性”来阐发之,以孔子化海德格尔——“情本体”,最终才落实了“心理成本体”,这恰恰是该登场的一种中国哲学或中国哲学之一种。李泽厚的哲学思想进程,始于以孔子化马克思,然后以孔子化康德,再以孔子化海德格尔,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哲学之路。

李泽厚毕竟还是李泽厚,他始终走的,就是他“自己的路”,不过这条路既是本土之路,也是世界之路!

作者|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编辑|罗皓菱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2024年新澳门免费资料】【新澳门资料大全免费】【香港内部资料最准一码第72期】【澳门资料免费大全】【新奥彩2024年免费资料查询】【管家婆一码中一肖2014】【新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公开澳】【澳彩正版资料长期免费公开吗】【澳门六开彩天天结果生肖卡】【虎头蛇尾是什么生肖】
【王中王100中特网资料大全】 【澳门天天开彩期期精准】 【2823澳门新资料大全免费】

李乘峰:

2秒前:我们在电话里也商定了成先生的挽联:

艾米·莱安:

8秒前:他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在马兰西亚的寡妇山山顶,两人泡着温泉仰望星空,他深感李先生总有一种“壮志未酬”的大才书生气质。

杰奎琳·麦根斯:

2秒前:这种影响力哪怕在李先生所谓“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的时代延续三十年后,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因为思想的原创与原创的思想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被湮没。

木村珠莉:

6秒前:游完北海,李先生突然说再去天安门转转吧,好多年没去了,我们就乘兴而去。

杨采钰:

2秒前:5

卢海华:

3秒前:1

泓萱:

5秒前:李泽厚宣称他的哲学要用孔子来消化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以孔子化马克思——“实用理性”与生产实践(历史理性)的互证,以孔子化康德——“经验变先验”,但以“历史建理性”来阐发之,以孔子化海德格尔——“情本体”,最终才落实了“心理成本体”,这恰恰是该登场的一种中国哲学或中国哲学之一种。